發展重要事記
副標題:1966.03~2016.03
1965年
3月第一機械工業部下文給一機部(上海)熱工儀表科學研究所,通知國家計委、經委、科委黨組以(65)科黨委張字259號文,批準搬遷項目并對搬遷計劃進行了批復。確定熱工儀表科學研究所氣動調節儀表、電動調節儀表、巡回檢測裝置等內遷重慶,成立第一機械工業部工業自動化儀表研究所。
7月根據選址,西南公司四大隊在施家梁進行開工建設,幾個月時間新建研究樓3620m2、四棟家屬宿舍樓(1、2、3、4號)共4520m2、改造和維修舊房 4000 m2。
1966年
3月23日,內遷職工及家屬攜帶儀器設備、家具,乘“夔門號”輪船抵達重慶,住建設公寓。3月25日到達北碚施家梁。3月28日在舊食堂召開了“第一機械工業部工業自動化儀表研究所”成立大會,開展電動單元組合儀表、氣動單元組合儀表、巡檢處理裝置等研究開發工作。
年底,首批補遷人員按計劃遷到重慶所,開展溫度、流量、機械量、顯示儀表研發。
1967年
續建了彈性元件樓;簡易氣體流量實驗室;軍工技措樓;5、6、7、8號宿舍樓。
1970年
部局規劃布點調整,另建彈性元件廠,我所彈性元件停產。
1972年
第一機械工業部(72)一機計字759號,批準建設檢測大樓2400 m2,福利面積2200 m2,根據文件精神開始檢測大樓等的建設工作,建設了檢測大樓和溫度、氣體與液體流量實驗室。
氣動基地式儀表開始聯合設計,到1982年中期,機械部、電力部召開“B系列氣動基地式儀表在電廠中間試驗項目鑒定會”,B系列儀表開發完成。
1973年
第一機械工業部批準建立“工業自動化系統實驗室”和擴建“工業控制計算機實驗室”。兩個項目統一設計、實施,在七十年代后期建設了計算機系統大樓。
1974年
QDZ-Ⅲ型氣動單元組合儀表、DDZ-Ⅲ型電動單元組合儀表開始聯合設計。DDZ-Ⅲ型1975年開始在北京、上海、西安、重慶、大連、天津、吉林等地投入批量生產。QDZ-Ⅲ型的基本型品種于1988年通過部級鑒定。
同時,開始CK-700系列小型工業控制計算機研發。1979年研發帶遠程控制站的計算機控制系統。
1975年
大口徑氣體流量實驗室投入建設。
1978年
開始微型機應用研究。1979年第一套微機DDC控制裝置在成都無縫鋼管廠加熱爐車間投入運行,開啟了基于微處理器的數字化檢測控制儀表與控制裝置研制的新時期。
1979年
“重慶工業自動化儀表研究所計算機技工學!背闪,轉制后停辦。成立“四川省自動化與儀器儀表學會”,并作為掛靠單位。1987年不再作為掛靠單位。
1980年
成立測試中心。成立“重慶市自動化與儀器儀表學會”,并作為掛靠單位。
1981年
創刊《自動化與儀器儀表》雜志。
1982年
成立“中國電子學會電子計算機學會工業計算機學組”。1986年3月,經中國計算機學會同意,中國科協批準,轉為“中國計算機學會工業控制計算機專業委員會”,作為學組和專委會的掛靠單位。2002年不再作為掛靠單位。
1984年
中國共產黨機械工業部黨組(84)機黨函字226號文,我所提升為地專級。
1985年
實行所長負責制。所長由機械工業部任命,總工程師、副所長由所長提名,征求所黨委意見后,報部儀表局審批。5月機械工業部批準成立“機械工業部工業控制實時軟件開發中心”,邊建設邊開展工作。
1986年
12月機械工業部批準軟件開發中心初步設計,開始軟件中心建設(包括北碚月亮田職工宿舍)。
1986-1990年
承擔國家“七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工業過程自動控制技術研究”(75-53),主持75-53-01和75-53-05兩個課題。開發的DJK-7500分散型控制系統于1991年3月通過科技攻關成果鑒定。
1987年
成立“儀器儀表標準化”編輯部,并出版“儀器儀表標準化”內部刊物。
1988年
10月成立“全國工業過程測量和控制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第2分技術委員會”,作為第2分技術委員會掛靠單位。2002年不再作為掛靠單位。
1989年
國家機械工業委員會批準建立“國家機械委工業過程控制系統產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機委儀函【1988】389號)。1995年國家科委、國家技術監督局認定為國家級質量監督檢測中心。
3月成立“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過程控制儀表專業委員會”,并作為掛靠單位。
組織S系列儀表聯合開發,成立杭州聯合開發部。1992年8月S系列儀表通過機械電子工業部組織的部級鑒定。
1991-1995年
承擔國家“八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大型工業過程自動化控制技術研究”(85-720),主持85-720-01“DJK-7500分散型控制系統優化、生產技術研究開發”,并承擔“典型工業過程配套儀表開發研究”課題中的有關任務和應用工程項目。85-720-01于1993年8月通過鑒定。
重慶工業自動化儀表研究所 版權所有 渝ICP備2021003915號-1